为积极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切实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学风建设的实施意见》(教技〔2011〕1号)文件要求,根据教育部《高等学校预防与处理学术不端行为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令第40号)的规定,我校在2016-2017学年着力加强学校学风建设,继续推进科研诚信和学风建设工作的开展,在全校范围内实施启动了学风建设专项教育和治理行动,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完善体制机制,强化学风建设
学风建设是高等学校永恒的主题,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重要手段,是高等学校实现培育目标的重要条件,是衡量办学水平的重要标志。
学风也是大学精神的集中体现,是教书育人的本质要求,是高等学校的立校之本、发展之魂。优良学风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根本保证,因此,学术道德和学风建设对于高校建设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我校是新合并高校,规范制度均需重新制定,合校后我校充分认识学风建设重要性和紧迫性,高度重视组织领导及高校学术道德和学风建设工作,将学术道德和学风建工作作为学校重点工作实施。于2016年10月成立了多米体育学术委员会,委员由31名教授组成;于2016年12月成立多米体育学术道德委员会,委员由5名教授组成,秘书处设在科研处、学科建设处,由专人负责日常工作。学术道德委员会主要受理有关学术不端行为的举报并进行调查,裁决学术纠纷;调查学术不端行为、裁决学术纠纷,组织具有权威性和中立性的专家组,从学术角度独立调查取证,客观公正地进行调查认定;对违反学术道德的行为,依职权直接撤销或者建议相关部门撤销当事人相应的学术称号、学术待遇,并可以同时向学校、相关部门提出处理建议。学术道德委员会的成立形成了我校独具特色的学风建设管理体系,为我校学风建设提供了组织保障,有利的推动了我校学风建设的开展。
同时我校致力于推进学风建设常规化、教育宣传常态化、制度建设科学化,建立起一整套切实可行的工作体系,主动接受学校师生以及社会各界的监督与评价。校学术委员会指导了各二级学院成立二级学院(研究院、平台基地)学术委员会,主要负责教师职务晋升进行学术能力、学术道德、学术水平评价;负责本单位学风维护和学术道德建设的有关工作。推进学术规范和学风建设的二级管理,增强了组织有效性。
二、扩大宣传影响,推进工作落实
认真学习国家及学校学术道德和学风建设有关文件,如《关于在学位授予工作中加强学术道德和学术规范建设的意见(2010)》、《多米体育研究生学术道德规范管理办法》(立信会计金融研〔2016〕18号)、《多米体育学生“诚信分”评定实施办法(试行)》(立信会计金融学〔2016〕12号)、《多米体育学风建设实施方案(试行)》(立信会计金融党宣〔2017〕6号)、《多米体育学生违纪处分管理规定》(立信会计金融学〔2017〕17号)等。通过学习,将学术规范与学术道德渗透到学校各项科研教学活动中去,使师生充分认识到遵守学术规范、坚守学术诚信、完善学术人格、维护学术尊严的重要性,形成从师生到院系到学校的全面良好健康的学术氛围,净化学风环境,为进一步深入推进学术繁荣、教育发展打好基础。
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强化对遵守学术规范重要性的认识。我校于2017年5月20日,由上海市教卫工作党委、上海市教委指导,中国高等教育学会高等财经教育分会、上海市学生德育发展中心和我校共同主办了“高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工作推进会暨诚信文化育人学术研讨会”。教育部思政司副司长王光彦,上海市教卫工作党委副书记、市教委副主任高德毅出席并讲话,近200人出席会议。
本次会议旨在推进高校诚信文化建设,共享育人资源,发挥育人合力,打造诚信文化高地,本次会议发起成立了“全国高校诚信文化育人联盟”。同时,我校组建的开放性学术机构“上海诚信文化研究中心”也在会上揭牌。会上,还举行了由我校党委书记李世平主编的《诚信故事100例》首发式。
活动受到人民日报、新华社、光明日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央电视台、中国日报、中国教育报、中国青年报、解放日报、文汇报、新民晚报、新闻晨报、青年报、东方网、上海教育电视台、上海教育杂志、东方教育时报、上海教育网等社会媒体记者的关注。
三、布局四位一体,增强工作保障
1、健全组织保障
学风建设体系需要良性的组织机制作保障。为更有效地推进我校学风建设,在校风建设领导小组的领导下,相关职能部门定期召开联席会议推进我校的学风建设。各单位、各部门要把校风建设摆在工作的重要位置,确保校风建设工作落到实处。
2、完善制度保障
科学的学风建设体系需要完善的制度作保障。学校层面制定《多米体育学风实施方案》,全面指导我校学风建设工作。二级学院层面,各学院分别制定相应的学风建设工作计划,以具体措施的开展保障我校学风建设目标的顺利完成。
3、加强队伍保障
学风建设体系需要高效、乐学的师生队伍作保障。抓好学风建设队伍,重点要做好辅导员队伍和学生骨干队伍的建设。一方面,要加强对辅导员学风建设工作能力的培训与提升,以确保队伍的专业和高效。另一方面,做好学生骨干队伍的培养,以点带面,广泛组织、发动学生积极参与学风建设,发挥学生主体的主观能动性。
4、注重经费保障
学风建设体系需要适当的经费投入作保障。为有效推进我校学风建设的开展,学校需要加强学风建设经费投入,设立学风建设专项经费,以确保日常活动组织、宣传氛围营造、树立示范典型等工作落实。
科研处、学科建设处
2017年10月